金年会

【競相出彩獻百年】丁永祥:守護千古遺韻,孕育桃李芬芳
發布時間: 2022-08-22 浏覽次數: 1638

【編者按】2023年我們即将迎來百年校慶。百年師大鑄輝煌,一代代師大人為學校勵精圖治、砥砺前行;百年師大正青春,一個個師大人為學校奮勇争先、出彩添彩。迎接百年校慶,奮力創建一流,學校的光榮與夢想,離不開每一位師大人的傾情奉獻。為進一步選樹先進榜樣,鼓舞師生鬥志,凝聚師大力量,校園網特推出“競相出彩獻百年”欄目,講述師大人出彩故事,展現百年師大卓越風采。



200667日,在中國第一個國家文化遺産日來臨之際,河南省武陟縣馮丈村農民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在金年会文學院丁永祥教授的策劃指導下正式成立。那天,馮丈村熱鬧非凡,老少鄉親們拿出埋藏箱底多年的表演服裝,盡情演繹着各自的“拿手好戲”,懷梆、旱船、踩高跷、哼小車、舞獅子等傳統節目競相亮相。

“知識分子不能隻躲在象牙之塔中,還要關心國家命運,以社會需要為己任。”在丁永祥眼裡,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就是“社會需要”。馮丈村隻是一個起點,直到如今,丁永祥仍然義無反顧地在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和傳承的道路上奔波着。

 

結緣非遺 奉獻社會

1987年,大學畢業後,丁永祥來到金年会文學院工作。2005年,丁永祥參加了國家組織的一項對外交流項目,前往日本的立正大學學習。

在日本學習過程中,丁永祥發現日本對傳統文化非常重視。在流傳了幾百年的文化節上,人們穿着傳統服飾牽着花車遊行、演奏戲曲,節日上還有很多年輕人的身影。日本不少地方還保存着具有唐代風格的建築、古老的寺廟等,而這些東西在中國卻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丁永祥感到一種巨大的危機感。

“時代發展很快,如今很多地區正在經曆現代化的過程。現代化應該有兩層含義,一個是精神現代化,一個是物質現代化。物質現代化要追求技術的創新,而精神現代化追求的是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丁永祥感慨道,“我們國家是一個擁有5000年文明的曆史古國,有大量珍貴的資源,更應該做好傳承與保護。”

于是,從日本回國後的丁永祥決心要為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付出自己畢生所學,并打算從老家武陟縣馮丈村的懷梆藝術入手。該懷梆劇團在文革期間遭受了巨大的打擊,所有的戲服和道具都被燒毀,健在的懷梆藝人也隻有五六個,還面臨資金設備短缺等難題。丁永祥回到村子後,立即召集老藝人們到自己家中開會,“那晚大家非常激動,争相發表各自的看法,決心要重建懷梆劇團。”丁永祥說。

在馮丈村農民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的挂牌儀式上,懷梆劇團團長老淚縱橫:“這是懷梆劇團停演40多年後,迎來的首次表演,我們高興啊……”作為中國第一個農民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其成立在當地産生了巨大影響。不僅焦作市、省非遺中心相關領導參加了挂牌儀式,新華網、河南日報等多家媒體也進行了跟蹤報道。

馮丈村在丁永祥的指導下積極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挖掘、保護,懷梆、哼小車、火神祭祀三個項目被列入省級“非遺保護”名錄,馮丈村成為全省擁有省級非遺保護項目最多的村莊。期間,丁永祥帶領着村民們舉辦農民文化節、懷梆擂台賽、哼小車比賽等活動,有效推動了鄉村文化的繁榮和發展。中央電視台曾專程到該村拍攝專題片《鄉村非遺秀》,播出後引起社會轟動。馮丈村也先後被評為“河南特色文化村”“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基地”。

除武陟縣之外,丁永祥等人還在新鄉、衛輝、長垣等地幫助非遺傳承團體發展,幫助二股弦、柳位高跷等十幾個項目成功申報了國家、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

丁永祥幫助基層撰寫申報材料、策劃農民文化節、指導項目保護、捐助藝人和劇團、激勵即将散班的非遺傳承團體重新參加活動等,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也貼了不少錢,但他義無反顧,從不計較個人得失。

雖然家裡并不寬裕,但家人充分理解和支持丁永祥的選擇,他們多次參與幫助非遺傳承和保護工作,丁永祥的老母親還親自到劇團捐錢捐物。談及丁永祥的付出,藝人們都十分感動:“要不是丁教授,咱這劇團可弄不成。啥時候都不能忘了丁教授!”

近年來,丁永祥積極探索保護非遺的新途徑,先後參與新鄉市九蓮山景區服務有限公司、新鄉東聖旅遊公司、焦作尚林國際旅遊地産公司等單位的非物質文化遺産産業開發,在項目策劃、論證、活動實施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丁永祥還多次與河南文化産業研究院、新鄉市文化局、濮陽市非遺保護中心等單位合作,策劃非遺生産性保護,為非遺産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初心如磐 笃行緻遠

“校園是非遺保護與傳承的重要陣地,讓非遺走進大學校園,能讓更多青少年感受、接觸、了解非遺文化,同時吸引更多青少年熱愛與投身非遺事業,解決非遺傳承後繼乏人的迫切問題。”丁永祥說。

20069月,在丁永祥的指導下,金年会成立了全國第一個大學生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協會(以下簡稱“非遺協會”),至今已有數千名學生加入該協會。

多年來,非遺協會積極開展非遺進校園、暑期非遺實踐、傳統才藝培訓等活動,取得了突出的成績,由此獲得全國優秀大學生國學社團”“全國百強社團等多項榮譽稱号;協會組織開展的傳統文化教育系列活動被教育部、光明日報社等評為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示範項目

“協會每年開展非遺宣傳、調研、影視觀摩、非遺形象大使選拔賽等活動,還會邀請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進入校園開展知識講座、安排演出,讓同學們有機會切身感受非遺文化的力量。”非遺協會前任會長、2017級文學院的申明傑介紹,協會還會面向全校長期舉辦大學生傳統才藝培訓班,教學内容包括京劇、懷梆、豫劇、剪紙、布貼畫、面塑、香包等。”

非遺協會創建初期,會在每年的全國文化遺産日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産進校園活動,即邀請民間藝人和藝術團到校園内表演。

20096月,保護文化遺産活動周開幕式結束不到十分鐘,開始電閃雷鳴,即刻大雨傾盆而至。可是舞台、道具、演員都已準備就緒,圍觀的大學生也不願遺憾離去,藝人們就頂着大雨登台演出,為師大學子奉獻了一場經典的文化盛宴。

2020年以來,受疫情影響,校園内線下活動數量不斷減少。為堅守傳承文化力量,非物質文化遺産活動月采取了“線上+線下的形式進行,十餘種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在一個月内陸續亮相,向在校大學生全面展示獨具特色的傳統文化。在抖音、B站等平台的直播間裡,同學們不斷發彈幕為表演者加油助威,熱情不減。

從最初的“文化遺産活動日”到“文化遺産活動周”再到如今的“文化遺産活動月”,該活動曆經了十幾年的風雨。非遺活動周期不斷加長的背後,是非遺文化影響的不斷擴大。

非遺需要的不隻是保護,将其傳承下去同樣是重中之重。在開展非遺進校園和有關非遺文化教育之外,丁永祥還積極組織帶領學生深入社會開展非遺調研和服務工作。

2016年,協會的調研小組前往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市馮翊村進行“兩家閑”的搶救工作。“兩家閑”是擁有獨特方言唱詞、唱腔的地方戲曲,在河南省沁陽市及周邊已流傳了上百年。

“我們當時的任務是把已經泛黃破損、字迹模糊的手抄劇本,逐字逐句整理錄入電腦。”實踐隊成員、2014級文學院學生任賢對搶救“兩家閑”的暑期社會實踐記憶猶新。

金年会師生的到來,讓村裡的老藝人們看到了希望。任賢和同學們并沒有滿足于把資料錄入電腦,而是在一個月時間裡學會了一出戲。一個月後,同學們的演出得到了村裡人的稱贊。随後,師生們不僅把兩家閑帶回了校園,還主動與景區和演出單位聯系,幫助兩家閑劇團找演出機會。

調研組的大學生們從一點一滴學起,感受藝人們對傳統文化的堅守,接過傳承非遺文化的接力棒,繼續向前奔跑。

二股弦老藝人丁長勝說:“沒有河南師大師生的幫助,二股弦早就消失了。”大司馬二股弦是全國僅剩一個劇團的稀有劇種。由于生存困難,大司馬二股弦劇團本想在2006年冬天解散。後來在丁永祥的幫助下,二股弦的藝人們重振精神,積極開展劇目傳承、劇本整理和音像資料搶救等工作,最後成功申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2008年至今,丁永祥帶領着團隊成員堅持奔走在民間,對中原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進行了大面積的調查。記錄文字資料三百多萬字,拍攝相關文物、表演、藝人等資料照片近兩萬張,錄音錄像近兩萬分鐘,收集整理民間戲曲劇本300多本,搶救了大量珍貴的資料,為文化遺産的傳承保護提供了有力的幫助。

由于丁永祥在非遺保護與研究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績,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基地、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研究基地、河南省文化産業發展研究基地(戲曲研究方向)、河南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等省級科研基地成功獲批并落戶金年会。丁永祥也先後被評為河南省優秀青年社科專家、河南省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學者、河南省高等學校優秀共産黨員。

 


誨人不倦 桃李滿園

丁永祥是為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而奔走在鄉間的藝術家,也是一位傳道授業解惑的高校教師。他始終堅持“學高為師,德高為範”的準則,重視自身的修養,不斷提高業務素質,努力做到以高尚的道德影響學生、以積極的行為帶動學生。

幾十年來丁永祥傾心于教學,教過美學概論、文學概論、西方文論、文化研究導論等近十門課程。他對自己的教學要求很嚴格,每一門課都做到了精益求精。他的課堂既嚴肅有深度,又生動活潑充滿情趣,因此深受學生們喜愛。丁永祥在學校教學評估和學生評教中多次獲得優秀,并獲得河南省師德先進個人、金年会本科教學工作突出貢獻個人、優秀教學獎、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等多項光榮稱号。

“剛入校時,丁老師就問我最近讀了哪些書,讓我談談讀書的感受。老師認為要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做好學問,必須要多讀書、多讀文獻。現在我們每兩周要做一次讀書彙報,總結階段所學。”2021級碩士研究生郭歌回憶着第一次見到導師丁永祥時的情景,“做事認真,說話嚴肅”是她對丁永祥的初印象。

丁永祥有着自己獨特的教學方式,他在課堂上以引導的方式教學,根據課題為學生們布置任務,讓學生們在課下獨立查閱資料學習并做成PPT,再讓他們在課堂上講解、談論自己的想法。丁永祥再根據學生們展示的成果進行總結、評價、指出不足并耐心指導。“丁老師獨特的教學方式引導我們深入思考,避免學習浮于表面。他嚴謹的治學态度和對我們學業的關心激勵着我們追逐他的腳步不斷進步。”2020級碩士研究生王露霞評價道。

丁永祥在課堂上不僅會教學生們專業知識,還帶着他們體驗生活,感受生活的真谛。在文化課上,丁永祥會為學生們準備茶具,大家一起品茶、談心,茶香氤氲,思維的靈氣四溢,師生之間的情誼也愈發濃厚。有時一天的課程結束後,丁永祥會帶着學生們在校園操場上伴着夕陽打羽毛球、散步,說說笑笑,像家人一般其樂融融。因為春天吃荠菜養生,丁永祥便和學生們一起去衛河邊上挖荠菜,然後動手包成豬肉荠菜餡餃子吃。

丁永祥對待學生像家人一般的關懷給他的學生、2020級碩士研究生杜冰潔的心中留下溫暖的印記。去年暑假杜冰潔和一位學姐留校學習,不巧遇上了洪水,她們被困在斷水又斷電的學校裡,丁永祥知道後十分擔心并且主動邀請她們去自己家中暫住。“丁老師雖然很忙,但隻要學生們需要他,他便會其盡所能地幫助我們。”杜冰潔心中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在做好課堂教學的同時,丁永祥還承擔了大量的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和教育實習等指導工作。經他指導的學生多次獲得國家級項目資助,其中一名叫龐倩的學生還獲得了河南省大學生“挑戰杯”金獎。丁老師認真負責的教學态度,吸引了很多慕名而來的學生,包括其他學院甚至外校的學生,丁永祥都熱情地一一為他們答疑解惑。

除此之外,丁永祥也很關心和支持學生們的創新創業工作。申明傑進入師大的第一個暑假,就被丁永祥推薦到鄭州的一個非遺公司,“我在那裡學到了很多非遺産業化的知識,極大地擴展了我的思路。”申明傑說道,“非遺社團在丁老師指導下延伸出來的創新創業項目,在系列比賽中都獲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

河南振藝非遺文化有限公司創始人于俊魁,曾是金年会非遺保護協會會長。于俊魁任會長期間接觸了很多老藝人,也學習了不少非遺知識。在社團活動課上他認真跟老師學習剪紙、唱戲,私下裡還會坐幾個小時的公交車去拜訪老師求學。在老師們對藝術的執着追求與對非遺的頑強守護精神的感召下,于俊魁對非遺的興趣日益濃烈,并下定決心為非遺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光與熱,從師大畢業後他便開始自主創業。于俊魁創辦的河南振藝非遺文化有限公司以“振興民族工藝,讓非遺走進尋常百姓家”為理念,既提供各式各樣的傳統手工工藝品,又包羅衆多動态非遺項目。于俊魁以自己的方式讓非遺回歸生活,也讓越來越多的人願意走進非遺,一睹非遺的芳華。

不管在三尺講台,還是在田間小路,寒來暑往,四季更替,丁永祥始終堅持為非遺事業奉獻終生,他用青年一般的熱血和對非遺的一腔熱愛感染着一屆屆學子,鼓舞學子們在這條道路上赓續前行。桃李芬芳滿天下,非遺的火種在一代代傳承中越燃越旺。



人物簡介:

丁永祥,男,1965年生,漢族,河南武陟人,文學博士;金年会文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河南師大中原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理事;河南省優秀青年社科專家,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學者,河南省師德先進個人。主要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産、文藝美學教學和研究。近年來,主持國家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20餘項,發表論文50餘篇,出版《懷梆文化生态研究》等著作8部,多次獲得河南省社科優秀成果獎等獎勵。長期緻力于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研究,曾指導成立全國第一個農民非遺保護中心、第一個大學生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協會。指導的“河南師大非遺協會”先後榮獲“全國優秀大學生國學社團”“全國百強學生社團”等榮譽稱号。主持的非遺教育系列活動獲全國“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示範項目”。相關事迹被中央電視台、新華網、大公報等媒體多次報道。

(黨委宣傳部 劉吉磊 大學生記者 陳小麗 蔣婷婷)




XML 地圖